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

有一種溫暖,叫文字關懷:【回看也斯】



對於不在香港長大,從未接觸過也斯的我而言,本來擔心不知該如何從他的《鴛鴦》、《樓梯街》、《中午在側魚涌》里找到關聯和共鳴。但當我在展覽《游——也斯的旅程》中看到作品《馬蒂斯旺斯教堂》時,我知道我的顧慮是多麼多餘和愚蠢。

馬蒂斯旺斯教堂
20062012

一切到了最後可以如此簡約
任天氣作主
陽光走它走慣的路
帶來四時不同的色彩
在不可逆轉的生命過程里
也總有柔美的事物

你可以比梨子更綠
比南瓜更多橘色
如今賞儘生命的盛宴
但見:
母親。嬰兒
天空
雲朵
一個穿僧袍的
葉子
花朵
生命的樹

我們坐在這兒
看著從玻璃傳來光影變化
不同的顏色
在我們的臉上變明變暗
每個人都可以
懷抱希望

我還清楚地記得在展覽中,詩句下西雅的攝影作品裏教堂的角度和構圖,清楚記得耳機里那個磁性又溫柔的朗誦聲音。那一刻,我潸然淚下,就像我第一次在屏幕前看到馬蒂斯旺斯教堂時那般感動。詩作的第一句“一切到了最後可以如此簡約”就把我的心抓住了。教堂是現代藝術大師馬蒂斯在生命的最後竭盡他最大的努力建造的,設計風格拋棄了他以往野獸派的強烈和粗狂,用簡單的線條和顏色呈現一種難得的平靜。2012年也斯重新修改過此詩,那是他去世的前一年。想必那時的也斯,也與馬蒂斯有著一樣的平靜,并希望通過作品來傳達最後的溫暖,那是綠色的葉子,綻放的花,蓬勃的樹,每一個人心中的希望。

詩作是安排在展覽八大主題中的最後一部分“頌詩”。早在去年在策展人何慶基老師的課上,就聽他提及這個展覽,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也斯這個名字。我還記得當時老師給我們說的時候,聲音還是哽咽的。展覽基本架構的八個主題是也斯太太選定的,主題的排序也非常巧妙。從“形象香港”開始,從最接近香港人的内容開始呈現,層次豐富又分明,到最後以“頌詩”為結束,把視野從香港本土拉闊到關於生命的,世間的所有美好,「頌是對當世素質的肯定」<關於頌詩>1995)。





在這個蜂蝶亂飛的世界,我們更需要柔軟鮮明的事物。無疑,<給苦瓜的頌詩>是廣受喜愛的一首作品。而展覽中有意思的是也斯的女兒梁安文受<給苦瓜的頌詩><帶一枚苦瓜旅行>啓發創作的一件互動裝置《苦瓜明白的》。觀衆可以根據自己的煩惱程度選擇不同深淺的便簽紙,寫上自己的煩惱放進苦瓜的空筒子裏。就連操作指示也和也斯的文字一般溫暖:「希望你心裏會感到平靜,因爲苦瓜明白你的痛楚,而永遠為你保密」。我站在那把文字看了好幾遍,又看看那裝滿深深淺淺煩惱的大苦瓜裝置,心中有說不出的觸動,那種觸動遠遠不止是安文說的“治愈作用”。

後來和現場的展覽助理聊天,他給我介紹入口擺放的幾件名為《蓮》的旗袍作品,説是時裝設計師黃慧霞為也斯的詩作《蓮》創作的。隨即他給我指了指角落那位戴着耳機的女士,說那就是設計師本人,她在看自己早前為【回看也斯】計劃錄製的採訪短片。我依稀看到黃女士紅了的眼睛,她心中一定浮現着她與也斯相處的畫面,一定百感交集。後來我也看了她的片子,她說也斯經常帶朋友去她的工作室,支持她的創作和事業,她也是受到也斯的引導和鼓勵而能一直堅持現在走的路。

在展覽中我們不僅可以找到也斯,還會找到一個久遺的自己。那是來自文字的關懷和感動,簡單、質樸、沒有界限,直觸内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。


附:
展覽《游 —— 也斯的旅程》
日期:10 — 28.1.2014
時間:每日上午11:00 — 晚上8:00
地點: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廳

展覽《也斯 *  —— 跨媒介回應展》
日期:10 — 28.1.2014
時間:中午12:00 — 晚上10:00 (逢星期一至六)
地點:香港中環下亞厘畢道二號香港藝穗會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